高温梭式窑在耐火材料厂作为高温烧制的一种炉型最高烧成温度1700 ℃但是随着使用次数的递增,窑顶会逐渐出现下沉,窑顶砖大面积断裂、脱落,窑墙倾斜的现象,便不得不停窑大修。经过实验和改进通过对梭式窑新旧耐火砖窑衬的升级保障了长效的生产安全。
1 原梭式窑衬砖存在的问题
1.1 窑顶砖砖型设计不合理
梭式窑窑顶砖为楔形砖,砖型较大,每块重量15kg以上。在使用中砖体频繁升温和降温,不断发生膨胀和收缩,内部热应力不断变化。由于砖型过大,应力得不到及时释放,在结构内部便产生微裂纹经过长期的应力作用微裂纹不断扩展和增多,砖体便出现开裂现象,直至完全断裂,很容易脱落。由于发生断裂的砖体数量不断增加,逐渐形成大范围脱落,导致窑顶整体损坏,最终停窑。
1.2 窑顶砖材质选择不理想
空心球砖因其荷重软化温度高,强度好,抗热震优良,广泛用于高温窑炉。原窑顶砖选用的空心球砖强度高、体积密度大,使窑顶重量增加。但过高的强度和致密度反而会降低材料的抗热冲击性热震性较差使窑顶砖易断裂,窑顶保温性能不好。高温窑的窑顶在满足高温条件的要求下,应尽量选用热震性能好,保温性能优良,质量较轻的材料,以增强窑顶的抗热冲击性能和减少窑墙的负荷。
1.3 窑墙砖的砖型设计不合理
原窑墙砖上下表面分别设计有上下对应的凹槽,砌筑时上下层的凹槽互相啮合,防止窑墙在长期使用后发生倾斜。但是上下对应的凹槽,在角落处易形成应力集中,在此部位易产生疲劳裂纹,进而使窑墙砖发生静载断裂,在窑墙上形成裂缝。过多的裂缝,破坏了窑体的密封性和稳定性,最终发生窑墙的烧损和火焰泄露现象。
2 窑体衬砖的改进
2.1 窑顶砖结构改进
改进后的窑顶砖,长度、宽度和厚度方向的尺寸均减小,重量只有3.9 kg,砌筑时用砖数量增多,相应的砌体缝隙也增多。使用中,因砖型小,砖体内部产生的热应力小,很容易在砌体缝隙处得到释放,缓冲了应力集中,减少裂纹形成的可能性。因此,极大降低了窑顶砖断裂的可能性。窑顶砖变短后,采取了更好的保温措施,使窑顶保温效果更好,提高了窑体的寿命。另外,将窑顶砖平面改为双子母扣平面,砖与砖之间互相啮合,增加了砖与砖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窑顶砖的下沉现象。 如果发生断砖现象,砖体之间由于紧密啮合,断砖不能产生滑移,便不会产生断砖脱落现象,从而保护了窑顶不受烧损。
2.2 窑顶砖性能改进
原来材质的窑顶砖,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将其体积密度适当降低不但保证了足够的使用强度,而且提高了砖的热震性能,使其抗热冲击性能更加优良另外砖体的重量也显著降低,减少了窑墙的负荷,进而增加了窑体的稳定性。
2.3 窑墙砖的改进
将原窑墙砖上下表面对应的凹槽位置进行移动,左右错开分布,避免应力过分的集中分布,减少裂纹的形成。 砌筑时,每两层砖反方向放置,使凹槽互相啮合,形成一个整体,增加砖与砖之间的摩擦,提高窑墙的密封性和稳定性,从而增加了窑体的使用寿命。另外,在窑墙预留的膨胀缝处,采用专用的错缝砖,将原来笔直的膨胀缝改为弯曲的膨胀缝,避免火焰通过直膨胀缝的流动,减少了漏火现象和窑墙的烧损,从而增加窑体的使用寿命。